角钢系列

青钢:铁水钢流铸风华

时间: 2024-02-12 00:23:55 |   作者: 今晚直播的斯诺克比赛是什么


角钢系列


  时至今日,仍然会有很多老辈人习惯在“铁钉”、“枪炮”等钢或铁制品前面冠以 “洋”字,这个尚未消逝的字眼,或多或少印证了中国钢铁工业当年“一穷二白”的状况。

  因此,中国钢铁业50多年的发展历史,应该是一部从无到有、从有到优的行业变革史,亦是一部民族冶金业的技术创新史。这其中,每一位为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流过血、流过汗的人,都是见证者。

  对于刚刚走过50年历史的青岛钢铁控股集团(下称“青钢”)而言,1958年12月1日青岛第三钢铁厂(“青钢”前身)在“以钢为纲”的历史大背景下应运而生,倾注了人们“钢铁强国、钢铁报国”的激情与梦想。

  青钢建厂时炼出来的是争气钢、争光钢,再苦再累都“值了”。钢铁强国、报国的梦想正照进现实

  忆及当年,已经74岁高龄的董立初老人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喜悦,似乎那些在青钢度过的青春岁月瞬间倒流。

  51年前,正当风华的董立初23岁,他同来自五湖四海、怀揣梦想的很多年轻人一样,响应党的号召来到青岛楼山后的青钢。“当时的青钢一穷二白,一无资金、二无技术设备,采取土法炼钢、小转炉炼钢的办法,但青钢人硬是一心要冶炼出自己的钢。”

  当炉口的泥封一层层剥落,飞溅的火红铁水喷薄而出的时候,钢铁强国、报国的梦想正照进现实。“青钢建厂时炼出来的是争气钢、争光钢,为国、为民争了气、争了光。”在老人家看来,再苦再累都“值了”。

  作为一名一线炼钢工人,董立初此后的成长史,便是一部青钢的创业发展史。“当时我们没白天没晚上地搞建设、搞生产。大家以厂为家,晚上累得实在顶不住了就到我们的宿舍——窝棚里睡一觉,醒来后再马上投入到建设中去。”提起当年艰苦的生产和生活条件,老人家没有丝毫抱怨之意,反而沉浸在欢快、愉悦的情绪中。

  “当时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先进的运输设备,运料全靠小车推拉。即便如此,工人们依然无怨无悔,大家的思想比较单纯,脑子里想的只是拼命干工作,不讲报酬,只顾生产建设。”

  “大家边生产、边摸索、边改造,硬是建成了4个6吨转炉,虽然当时年产钢能力不到30万吨,但在山东省也是名列前茅。”正是在这种不放弃、不抱怨的精神引领下,到1961年,建国后青岛市建立的其他6个钢铁厂先后撤销,而惟独保留了青钢。

  50年来,青钢在荒滩陇亩之上,从小高炉8座、1.5吨高转炉2座、年产钢1万多吨开始,不断推进技术进步和创新。工艺设备从简陋到完善,从落后到先进,从生产方式上实现了由传统落后工艺向现代化工艺的转变。

  青钢从无到有,经历了创业、调整、改革和科学发展阶段,到形成年产钢400万吨、出售的收益近300亿元的现有规模。目前其已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焊接用钢线材、高等级优质线材和弹簧钢生产基地,成为全国冶金行业骨干企业和青岛市十大企业集团之一。2009年,青钢在中国企业500强中位列第183位,主要营业收入列青岛市百强企业第3位。

  此外,早在2007年,青钢在青岛海底隧道工程钢材招标中一举中标,在整个海底隧道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,青钢将供应所用全部钢材,搭起海底隧道的“钢筋铁骨”。2009年5月,青钢与青岛城投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未来3年,青岛城投集团开发的建设项目将优先采用青钢生产的建筑钢材。

  青钢作为全国知名长材生产企业,产品大范围的使用在国家、城市重点工程建设中。抚今追昔,对比前后50年青钢翻天覆地的变化,董立初老人满脸的喜悦与骄傲。董立初说:“虽然现在我已经退休多年,但我这辈子是青钢人,仍然时刻关注青钢的发展。青钢也从来就没忘记我们,在生活和医疗上给了我们这些退休职工极大的关怀。”

  受计划经济影响,青钢追求上缴总利润,每年上缴的利润累计可以再建一个青钢,因而无暇顾及企业的再发展

  上世纪70年代,伊贤还是青岛某中学的一名初中生,有次“学军”回青岛时,与青钢邂逅。

  回忆起当时的情景,伊贤形容道:“远远望见3座冒着大黄烟的烟囱,滚滚浓烟似黄龙盘旋空中,上空方圆数里难见晴天。老师告诉我们:‘这就是钢厂’。”

  对于一个喜欢做梦、尚无任何环保知识的青葱少年来说,黄烟滚滚俨然成为一道景观。“打那时起,当一名钢铁工人的愿望便深埋心底。要是有一天我也手握钢钎,头戴柳条帽,一副眼镜镶嵌在帽檐上,那多神气!”

  上世纪70年代末,从农村接受再教育返城的伊贤,如愿以偿地进入国营大企业青钢,实现了自己多年的钢铁工人之梦。然而,一种悲观情绪却随之而来,“简陋的厂房、恶劣的作业环境让人难以接受。”但很快,伊贤就暗下决心,在艰苦的岗位上,一定要作出点成绩,回报社会。改革开放初期,凭借原有的3座15吨顶吹转炉,青钢以每年递增几万吨产量的业绩快速地发展。伊贤说,当时受计划经济的影响,青钢追求上缴总利润,每年上缴的利润,累计可以再建一个青钢,因而无暇顾及企业的再发展。

  上世纪90年代,钢铁行业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,慢慢的出现市场萧条、订单萎缩、工艺落后、设备老化、管理滞后等弊端,有些企业甚至到了发不出工资,以致破产的边缘。

  “青钢及时作出调整发展思路,走创新之路,由生产普钢转向高的附加价值产品、高精尖产品的开发和生产,公司制作经营状况才逐步得到一定的改善。”

  现代化的钢厂里并没有想象中大量挥舞钢钎、汗流浃背的工人,也没有尘烟弥漫、铁水横流的场景。炼钢主控室内,一道玻璃幕墙把过去与现在分隔得淋漓尽致。幕墙外,钢花飞溅,热浪滚滚;幕墙内,洁净的工作台前,工作人员操作着电脑控制着炼钢全过程。

  伊贤曾经引以为“景观”的滚滚浓烟也已不复存在,“过去,青钢污染严重;现在,青钢创造了循环经济新理念,创造了节能减排新机制,采用了新工艺、新技术、新设备,循环利用成效显著。”特别是青钢不仅仅进行了污染处置,而且进行了资源化利用处置;不单单是企业内部发展循环经济,而且跨行业发展循环经济。

  青钢变“三废”为“三宝”,迈出了新步伐,发展循环经济做到了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、环境效益的共赢发展。昔日的“污染大户”已变身“花园式工厂”。

  青钢认为,金融危机让企业有了规范公司治理、完善管理流程的最佳时机,目前企业文化建设已被列为工作重点之一

  在青钢现任党委书记、董事长、首席执行官王君庭看来:“合抱之木,源于根系。”对于青钢发展历史上的每一个节点,他都如数家珍。然而,历史只代表过去,关于目前和未来,才是摆在这位舵手面前最关键的问题。

  2007年以来,青钢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。王君庭认为:“企业要健康发展,一定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,走新型工业化道路;必须加大改革力度,以增强企业活力;必须不断技术创新,淘汰落后工艺,以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产品增强企业未来的发展后劲;必须以人为本,打造一支不断追求卓越的团队;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感,对员工、对社会、对企业负责。”

  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,近年来,青钢坚持走品种质量效益型道路,高的附加价值的品种钢比例达到80%左右,焊接用钢系列一直为国内行业龙头产品,市场占有率40%左右,弹簧扁钢国内市场占有率29.7%,居第2位。近年开发的胎圈钢丝用线材系列、预应力系列、钢帘线用钢等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前三甲。

  经济导报记者从青钢了解到,目前,青钢主要钢产品有碳素结构钢、优质碳素结构钢、低合金钢、合金结构钢、焊接用钢、弹簧钢、易切削钢、冷镦钢、预应力用钢、制丝用钢、高级胎圈钢丝用钢及钢帘线个规格。

  凭借技术创新,青钢优质的产品赢得了客户的信任。贝卡尔特(中国)有限公司采购总监蔡智勇说:“青钢是在我们的供应商中发展最快的企业。过去使用的优质钢材主要靠进口,现在青钢的产品份额在我公司提升得最快,今后愿与青钢逐步加强信息沟通和技术交流。”

  青岛高丽制钢公司和河南恒星科技股份公司认为,青钢的研发力量雄厚,钢帘线用钢、钢绞线用钢和高级胎圈钢丝用钢的质量和档次迅速提高。而安塞乐米塔尔钢帘线年使用青钢的产品份额是20%,2009年上半年发展到50%,希望达到80%-90%,最终达到100%。在数字上看起来是一小步、一小步地走,但是在技术支撑上却是一大步、一大步地上。

  过去,中国钢铁工业从无到有,为了支撑国民经济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走了一条粗放式的发展道路,而目前,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,继续走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显然已行不通。王君庭认为:“青钢必须走可持续、健康的发展道路。”

  管理理念指导管理行为。青钢近年来在技术改造、精品钢生产、循环经济、企业文化建设、公司管理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。在王君庭看来,从自身寻找发展的潜在能力,强大自身,就是为企业未来创造发展空间。

  在2008年12月1日青钢建厂50周年庆典上,王君庭公布了这样一组让每一个青钢人为之骄傲的数字。“50年来,青钢累计产铁2627万吨、钢3434万吨、钢材3086万吨,累计实现出售的收益1795亿元,利税总额86.45亿元,其中利润26.28亿元。”

  而在挖潜增效、发展循环经济方面,青钢实现了高炉转炉煤气的闭路循环、工业用水的闭路循环、固态废料的闭路循环和余热余能的循环利用,变“三废”为“三宝”,创建健康发展、绿色环保的钢企是王君庭对青钢的长远愿景。

  去年以来,受金融危机影响,中国钢铁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。出口订单大幅度减少、国内实体经济提高速度放缓、下游用钢行业(汽车、造船、房地产)受到重创,致使钢铁企业纯收入能力普遍降低,利润大幅缩水。

  对此,青钢认为,这正是钢企挖掘潜能、审视自身、规范公司治理、完善管理流程的最佳时机。导报记者在青钢采访了解到,目前企业文化建设已被列为青钢的工作重点之一。

  王君庭说,“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投入精力、财力,虽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,但可以激发职工的创造力、凝聚力和执行力。从长远看,企业文化是企业能够基业长青、生生不息的底蕴,是保持企业长盛不衰的核心竞争力。”

上一篇:内蒙古一扶贫暖棚制作现3份真假合同 多人被革职
下一篇:H型钢产品报价动态(2021-08-30)